咨询热线:0532-58577777 办公系统 校园邮箱

拯救生命的最后一缕阳光 山文学子林千松成为莱西首位大学生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大众网记者 曲顺 通讯员 杨青林 李柯南 马婷 青岛报道

近日,山东文化产业职业学院智能制造学院2022级学生林千松在青岛市中心医院,完成了造血干细胞的捐献,为一名素未谋面的患者送去了生命的希望。他是青岛市第222例、莱西市第24例非血缘关系的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也是莱西市首位大学生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他的故事,不仅是一次生命的接力,更是一份温暖的传递。

从校园到病房:一次生命的奔赴

林千松,2005年出生于山东省菏泽市东明县,是山东文化产业职业学院的一名普通大学生。在校期间,他始终保持着认真刻苦的学习态度,生活中也始终践行着“助人为乐”的信念。他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献血知识宣讲活动,曾两次参加无偿献血,并于2023年主动加入中华骨髓库,成为一名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

2024年9月,林千松接到了一通改变他生活的电话。青岛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告诉他,他的血样与一位患者配型成功。电话那头的声音有些急切:“患者是一名小朋友,他正承受着病痛的折磨,急需帮助。”那一刻,林千松的心里涌起一股强烈的使命感。

“我几乎没有多想,就答应了捐献。”他回忆道。 “我第一时间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家人,但起初他们有些担心,害怕我被骗或者捐献会对身体造成伤害。”林千松说,自己独自在外学习,所以能够理解父母的担心,于是他做起了父母的思想工作,说这是一次挽救生命的宝贵机会,并讲清楚造血干细胞的采集方式是从外周血中采集,不是传统观念中“采集骨髓”,是一种安全、科学的方法,无损志愿捐献者健康。家人在了解情况后,也被这份对生命的牵挂所打动,最终支持他去完成这次意义非凡的捐献。

为了确保捐献顺利进行,林千松开始调整自己的生活习惯。他每天坚持锻炼身体,保持合理饮食,按时作息,努力将身体状态调整到最佳。2024年12月,他顺利通过了捐献前的体检。

“生命的价值,在于帮助他人”

2月28日上午8时,在青岛市中心医院的造血干细胞采集室内,林千松安静地躺在采集床上,周围是忙碌而有序的医疗团队。随着采集机器的启动,林千松的血液缓缓流出,经过分离机提取出造血干细胞,整个过程历时4个多小时,林千松始终保持着平静与坚定,他的无私奉献为一位亟待救助的患者带去了生命的希望。最终,林千松成功完成了这次意义非凡的造血干细胞捐献。

捐献结束后,林千松的脸上洋溢着欣慰的笑容。他说:“捐献造血干细胞让我深刻体会到生命的脆弱与珍贵。通过自己的小小付出,可能挽救另一个人的生命,这种意义无法用言语形容。”他真诚地祝愿那位素未谋面的小朋友能够早日康复,健康成长。

林千松还感慨道:“这次捐献让我更加相信,未来会有更多人参与到公益事业中,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这种希望让我对社会的未来充满期待。”他坦言,这次经历不仅是对他人的帮助,也是对自我的一次深刻洗礼,让他更加懂得生命的价值,也更加坚定了继续为社会贡献力量的决心。

温暖的支持:来自学校和朋友的陪伴

捐献当天,山东文化产业职业学院党委书记、省政府派驻学校督导专员田艳玲、市红十字会负责同志、校院学工负责人等专程到医院看望并慰问了他。田艳玲书记高度赞扬了林千松的无私奉献精神,并鼓励更多学生向他学习,用实际行动践行社会责任。

林千松的善举不仅感动了患者家属,也深深感染了身边的人。林千松的同学李威翔也全程陪同他完成了捐献。李威翔说:“看到朋友毫不犹豫地决定捐献干细胞,我感受到了一种无私的奉献精神。这种勇气和善良让我深受感动,也让我更加敬佩他。”作为陪同者,李威翔虽然不能直接参与捐献,但他用自己的方式给予了朋友最大的支持和鼓励。他说:“这次经历让我反思自己是否也能像朋友一样勇敢地做出这样的决定。未来,我希望自己也能为社会贡献更多的力量。”

用行动诠释青春的意义

林千松的故事,不仅是一次生命的接力,更是一堂生动的“生命教育课”。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当代青年学生的责任与担当,展现了山东文化产业职业学院“立德树人”的教育成果。他的善举,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患者的前路,也温暖了无数人的心。

随着造血干细胞捐献的顺利完成,林千松的生活将回归平静,但他的故事却会继续传递下去。正如他所说:“生命的价值,在于帮助他人。”这份无私的爱与奉献,将激励更多人加入到公益事业中,用行动点燃更多生命的希望。

山东文化产业职业学院也将以林千松为榜样,继续弘扬奉献精神,鼓励更多学生参与公益事业,为社会贡献青春力量。林千松的善举,不仅为2025年的校园增添了一抹温暖的色彩,也为社会注入了一股正能量。他的故事,将永远被铭记,成为爱与希望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