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0532-58577777 办公系统 校园邮箱

医养健康学院学风建设 | 凝心聚力再出发 共建无手机课堂

学风是治学、读书、做人的风气,良好的学风是学校的宝贵财富。学风建设是高等学校发展的永恒主题,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是高等学校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条件,是衡量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弘扬“文化立身,产业报国”的办学理念,秉承“明德,约礼,博文,创新”的校训精神,医养健康学院开展关于“无手机课堂”学风建设主题班会。

 

结合陈鹤琴的“活教育”理论,其中包括目的论、课程论、方法论等多个方面,推动教育的实施,以下是具体内容:

一、目的论

1、做人: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道德品质,让学生成为一个热爱生命、具有正确价值观和世界观的人。

2、做中国人:强调爱国主义和文化认同,让学生了解和传承中国的文化和传统。

3、做现代中国人:引领学生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具备健全的身体、创造的能力、服务的精神、合作的态度和世界的眼光。

二、课程论

1、课程来源:反对以书本为中心,主张以大自然、大社会为活教材,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以自然和社会为课堂。

2、课程体系:提倡“五指活动”课程体系,即通过儿童健康、儿童社会、儿童自然、儿童艺术和儿童文学五类活动进行,注重综合性学习。

三、方法论

1、教学原则:提出了17条教学原则,如凡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凡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当让他自己想;积极的鼓励胜于消极的制裁等。

2、教学方法:核心是“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实践,教师需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体验来学习。

3、教学过程:可以分作四个步骤,一是实验,二是参考,三是发表,四是检讨。

“做人,做中国人 ,做现代中国人”是陈鹤琴“活教育”理论的重要概述。

为进一步提高课堂效率,营造良好学习风气,医养健康学院对本院学生实行“无手机课堂”制度。不断提高对加强学风建设工作的认识,不断营造良好学习氛围,不断深入开展优良学风。学生会和班干部积极配合响应学院决策,落实到各班级课堂之上。充分发挥学生会、班干部等的模范作用,起到以点带面、以个体促进集体的作用。充分发挥任课老师和学生会对课堂的监管作用,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入手创建“无手机课堂”培育良好学风、班风。

践行无手机课堂,共建优良学风。学风建设是一项长期且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每个人一起携手并进,于学业赛道挥洒热血,以拼搏奋进之姿开启辉煌新篇章,让优良学风在医养健康学院持续传承,绽放光芒。以学识为帆,以实践为桨,在新的篇章中勇立潮头、奋楫远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