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伊始,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艺术设计传统工艺创新工作室师生们,分别前往莱西市沽河街道办事处望连庄村与莱西市群众文化服务中心,实地走访莱西秧歌代表性传承人殷淑琴、李保寿,深入探寻莱西秧歌这一民俗文化的独特魅力,调研其传承现状。
莱西秧歌,深受百姓喜爱,是莱西民众日常娱乐生活中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近年来,在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下,莱西秧歌得到广泛推广与传承。作为山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莱西秧歌蕴含着莱西独有的地域文化特色,是当地历史文化和人文风情的生动写照。
工作室师生一行受到殷淑琴老师的热情接待,她向师生们详细讲述了莱西秧歌的发展历程。殷淑琴老师的公公孙会明,是山东第五批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作为莱西市首位获此殊荣的传承人,孙会明填补了莱西市在省级传承人方面的空白,充分体现了莱西秧歌这一艺术形式得到社会各界广泛认可。如今,莱西市各乡镇活跃着50多支秧歌队,这些队伍皆由群众自发组建,充满浓郁的民间活力。
然而,在现代社会的浪潮之下,莱西秧歌也同样面临着严峻的传承挑战。殷淑琴老师感慨到,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快速更迭,年轻人的兴趣点被新兴文化所吸引,对传统秧歌的关注度急剧下降,愿意投身学习秧歌的年轻人更是凤毛麟角。如今,秧歌队中的队员大多是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队伍急需注入新鲜血液,尤其是中青年力量。因为秧歌表演不仅需要充沛的体力,还要求投入大量的时间进行练习,这也使得许多年轻人望而却步。
随后,师生走访了第二位莱西秧歌代表性传承人李保寿。李老师作为一名00后传承人,在传承之路上展现出青年传承人的担当与活力。他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与使命,积极与院上镇当地中小学、社区展开合作,不断推动秧歌文化进校园、进社区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使越来越多的人有机会近距离接触莱西秧歌,感受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同时,李保寿老师紧跟时代步伐,充分利用自媒体平台,拍摄精美的秧歌教学视频,进行精彩的直播表演,极大地扩大了秧歌的传播范围,成功吸引了众多年轻人的目光。
在与两位传承人的深入交流中,师生们深切感受到莱西秧歌传承的迫切性与使命感。工作室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与莱西秧歌展开深度融合,一方面,深入挖掘莱西秧歌的文化内涵,全力打造莱西秧歌IP,通过创意设计让这一传统艺术以全新的面貌呈现在大众眼前。另一方面,工作室将积极协助传承人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让更多青年学生了解、喜爱莱西秧歌,在年轻一代心中播撒下传承的种子。此外,工作室将与非遗传承人建立紧密合作,共同开展一系列研究和创新项目,为莱西秧歌的传承与发展持续注入新活力,助力这一民俗文化瑰宝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