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山东文化产业职业学院,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列绿皮火车和一列高铁列车,这正是轨道交通学院的实训室。轨道交通学院恰似一列动力澎湃的“时代高铁”,以产教融合为强劲引擎,以匠心育人为坚实轨道,紧密围绕现代交通产业需求,培育出一批又一批“精技术、强实践、能创新”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学院凭借“双师型”师资的引领、省级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的支撑、实践育人的有效路径以及文化浸润的深厚底色,谱写了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的精彩篇章。
“双师双能”育匠才:以“金手柄”领航的黄金教鞭
轨道交通学院秉持“教师即工程师、课堂即车间”的先进理念,精心打造了一支“理论功底深厚、实践能力卓越”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其中,王刚教授堪称学院“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杰出典范。
他手握地铁“金手柄”,缔造了28年安全驾驶零事故的行业传奇;他深耕轨道领域四十载,成功从一线技术专家转型为职教先锋。凭借半生的行业积累,王刚教授为轨道交通学院的“产教融合”开辟了一条快速发展的通道。
为给王刚教授的教学指导提供更优质的平台,学校专门设立了“王刚教授工作室”,全力助推王刚教授在“双师型”教师道路上的产教融合实践,发挥“工匠精神”的传承示范作用。为轨道学子开展实训课程,带领同学们走进高铁控制室,深入了解驾驶员如何操作复杂的控制系统,以保障列车安全、准点运行。轨道交通学院学生李政航感慨道:“王老师的课‘干货满满’,总能让我们见识到行业最真实的一面。”
学院院长史玉河(机械工业部科技进步奖获得者)、特聘教授蔡国强(国家“863计划”项目负责人)、孙晶(原中国南方航空公司乘务长兼职教员)等众多名师汇聚,共同组建了一支涵盖技术专家、科研学者的师资团队,为人才培养注入了多元且强大的动力。
专业集群强根基:省级高水平专业群领跑行业
学院紧紧围绕“交通强国”战略布局,2023年成功获批山东省唯一交通运输类高水平专业群——交通运营管理服务专业群(涵盖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高速铁路客运服务、空中乘务等专业),成为服务区域经济的“轨道矩阵”。
该专业群以“岗课赛证”融通为显著特色,近三年,学生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成绩斐然,共斩获国家级奖项5项、省级奖项21项。
实践育人赋动能:校企共筑“无缝钢轨”
学院持续深化“校中企、企中校”的办学模式,2023年,学院与济南铁路局达成深度合作,共同建设轨道交通行业人才培养基地,有力推动了科研成果转化落地。同时,学院与河北华讯科技合作开设“华讯5G班”,采用“2+1”培养模式,即前两年学生在校学习理论知识,第三年进入企业实训基地进行实践锻炼,毕业后直接推荐就业,实现了校企资源的无缝对接。
文化浸润铸匠心:志愿微光点亮城市温度
在培养学生专业硬技能的同时,学院注重用文化涵养匠心。“微光如炬”志愿服务队便是学院文化育人的一张亮丽名片。该服务队秉持“奉献青春微光,点亮城市温度”的理念,长期活跃在地铁服务、社区公益等一线;在莱西高铁站“五一”客流高峰期,40名学生志愿者积极协助乘客购票、指引路线,他们身着的“志愿红”成为城市窗口一道温暖的风景线。
从教室的灯火通明,到飞驰列车的铿锵节奏,轨道交通学院正以昂扬奋进的姿态,在产教融合的赛道上全力冲刺。在这里,每一份教案都凝聚着“双师型”教师的匠心传承,每一次校企合作都彰显着“无缝对接”的育人智慧,每一场志愿服务都洋溢着青春报国的热血情怀。展望未来,学院将继续紧跟智慧交通发展趋势,为交通强国建设输送更多矢志前行的“轨道追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