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0532-58577777 办公系统 校园邮箱

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此心安处是吾乡,我们在一起,就是团圆

金秋送爽,丹桂飘香,又是一年中秋月圆时。在这个家人团聚的传统节日里,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副院长麻玉红、艺术设计教研室主任王雪莲与学生们一起,开展了一场温馨的包饺子活动,让不能回家的学子感受到了家一般的温暖。

与校同庆

中秋佳节本是家人团聚的日子,但对于许多远离家乡求学的学生来说,这个节日可能意味着对家的思念与牵挂。

作为山东文化产业职业学院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分管学生工作的副院长,麻玉红始终将“育人”放在首位,将学生视为“成长中的伙伴”,用温和的笑容与坚定的眼神交织出独特的亲和力。

为此,她特地策划了这次中秋包饺子活动,与留校学生共度佳节,践行她一直倡导的“服务型管理”理念。

家是千万家

指尖生花,饺子包裹师生情

 

10月6日,学校食堂内一派热闹景象。面粉、饺子皮、馅料等材料早已准备就绪,大家围坐在一起,开始动手包饺子。

手法生疏的学生在麻院长的耐心指导下渐渐熟练,一个个形态各异的饺子在互帮互教中诞生。

有的像小笼包,有的像元宝,有的馅料太多撑破了皮,大家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忍不住笑作一团。

整个食堂充满了欢声笑语,热闹非凡,处处洋溢着浓厚的节日气息。

麻院长一边包饺子,一边与学生们聊家常,询问他们的家乡习俗和学习生活情况。轻松的谈话中,师生间的距离悄然拉近,传统的师长角色被慈母般的关怀所取代。

温情满溢,饺子香里话未来

 

随着热腾腾的饺子端上餐桌,活动达到了高潮。大家围坐在一起,品尝着自己的劳动成果,脸上洋溢着幸福和满足的笑容。“第一次和这么多老师、同学一起包饺子过中秋,感觉像和家人过节一样,特别温暖,”一位学生边吃饺子边感慨道。这句话道出了在场许多学生的心声。麻院长表示,这样的活动不仅是对中华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承,更是学院“以劳育德、以情育人”理念的实践。通过亲手劳作,让同学们懂得“一饭一蔬皆不易” 通过集体共餐,让大家感受“校园如家”的温暖。这个中秋节,外面的月亮和往常一样明亮,但山文的食堂里,却有着比月光更温暖的情谊。

来自祖国各地

  

    

天南地北的我们围坐一处,用擀面杖擀开薄薄的饺皮,也擀开了来自五湖四海的牵挂。不同风味在馅料里交融,起落之间,是把故乡的思念与彼此的真诚,都包进这盘热气腾腾的饺子。地域的标签,渐渐化作掌心鲜活的联结——原来五湖四海的滋味,终能在相聚的烟火中,熬成一碗暖到心底的汤,把“远方”包成“团圆”。

一只只饺子,包住的是馅料,更是浓浓的关怀;一声声笑语,驱散的是乡愁,亦是团圆的暖意。这个中秋,月虽未满,但学院的关怀与陪伴,让每一位留校学子的心圆满而安定。愿这份“家”的温暖,能成为他们前行路上温柔而坚定的力量。祝愿所有师生,心有所属,梦有所归,中秋安康!

在这个小小的饺子宴上

师与生的界限模糊了

心与心的距离拉近了

这或许就是教育最温暖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