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学规范”是播撒文明的种子,那么“知规范”便是让种子深扎土壤的养分。在工商管理学院的“规范月”系列活动中,纪律检查委员会、宿舍管理委员会、卫生检查委员会三大板块齐头并进,以“可视化认知、场景化实践、精准化警示”为抓手,助力规范从“纸面文字”跃然成为师生“心中的标尺”。跟随小编的镜头,让我们一同走进这场“知”的深耕之旅,见证规范如何在实践中变得可触可感,深入人心。
纪律检查委员会
严明纪律红线,强化课堂秩序
在学风建设的征程中,纪律是保障良好学习氛围的坚实壁垒。正如画面中所展现的那样,同学们井然有序地参与着各项规范行动,践行着纪律的重要性。正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为此,纪律检查委员会特此推出了一系列扎实有效的举措,全力以赴筑牢纪律这道防线:
推行无手机课堂
每日晚自习前5分钟,各班纪律委员便化身学习纪律的“守护者”。他们有条不紊地将同学们的手机统一收集,按照学号编号,轻轻放入指定收纳盒中,引导同学们营造一个专注、安静的学习环境。
同学们也都积极响应,带着毅然“断网”的决心,主动上交手机。他们深知,这一看似微小的举动,实则是打破对电子产品过度依赖、回归专注学习的关键一步。在没有了手机干扰的宝贵时光里,大家全身心投入到知识的海洋中,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学需静,业贵专”的真谛,践行着对专注学习的郑重承诺。
杜绝缺课现象
晚自习预备铃一响,纪律检查委员会成员便严阵以待。他们手持精心准备的考勤表,穿梭于各个教室,逐人核对。在这严谨有序的流程下,任何缺课行为都无所遁形,他们有力维护着晚自习的出勤纪律。
严查迟到早退
晚自习前,纪律检查委员会监督人员已于教学楼入口、各教室走廊定点值守。对于卡点或未按时到岗的学生,监督人员会逐一进行记录,并同步核对身份信息,确保晚自习的纪律和秩序得到严格维护。
自习期间,纪律检查委员会采取“定时巡查+突击检查”模式,核对座位空缺情况,对未请假擅自离开者现场登记,形成考勤闭环。
宿舍管理委员会(男、女)
规范生活作息,打造文明寝室
宿舍作为学风建设的“第二阵地”,宿舍管理委员会从作息、卫生、安全等多方面发力,推动生活规范。
查作息
良好的作息是高效学习的基石。宿舍管理委员会严抓夜间管理,严格落实晚归登记制度,对每一位晚归同学的信息详细记录,坚决杜绝夜不归宿情况发生。
查卫生
干净整洁的宿舍环境是愉悦学生身心、促进学生学习的基础。宿舍管理委员会对此高度重视,定期组织卫生大检查,并制定了详尽的卫生评分标准。对于表现突出的宿舍,宿舍管理委员会授予“文明宿舍”荣誉称号,并给予表彰奖励;而对于卫生不达标的宿舍,则会督促其限时整改,确保宿舍环境得到持续改善。通过这种方式,宿舍管理委员会有效激发了同学们的集体荣誉感,让大家积极主动参与到宿舍卫生的维护中,打造一个温馨、整洁的居住和学习空间。
查安全
筑牢宿舍安全防线,宿舍管理委员会将持续开展安全隐患专项排查工作,重点整治违规使用大功率电器、私拉乱接电线等行为,及时消除用电安全隐患,切实保障同学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共同营造安全稳定的住宿环境。
卫生检查委员会
维护班级环境,践行劳动育人
卫生检查委员会深谙规范意识对于构建整洁有序班级环境的重要性,他们秉持着“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朴素哲理,将“知规范”的理念深深融入到劳动实践的每一个环节之中,让规范成为同学们劳动行为的自觉遵循。
班级卫生划分与管理
首先,卫生检查委员会精准规划,将空教室合理分配至各个班级进行打扫,制定出科学的分配方案,确保每个班级都有明确的责任区域。同时,每天晚自习组织卫生检查,依据标准进行量化评分。对于表现优秀的班级,予以表彰;对未达标的班级,督促其限期整改。通过这种方式,促使各班级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让规范成为班级卫生维护的行动指南。
卫生习惯养成与监督
卫生检查委员会深知,良好的卫生习惯是保持班级整洁的关键。为此,还建立了日常监督机制,安排卫生监督员在课间对班级卫生情况进行巡查,及时制止乱扔垃圾、破坏卫生等不良行为。引导同学们逐渐养成自觉维护班级卫生的良好习惯,让规范意识真正深入人心,使班级成为干净、温馨的学习家园。
聚焦规范,“知”字塑形
从校园文明的宏观层面到日常言行的细微之处,“知规范”如同一把钥匙,为我们叩开了通往文明的大门,更成为滋养我们成长道路上不可或缺的精神养分。当“学”的点滴积累与“知”的自觉意识相遇相融,规范便不再仅仅是生硬的条文,而是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修养体现。
愿我们都能以“知”为帆,在学习的征途中深入理解规范的核心要义,在实践的磨砺中精心打磨规范的每一个细节。当越来越多的“知”如同星辰般汇聚成光,它们终将照亮一个更加有序、更加温暖的校园,让规范之花在我们成长的每一寸土壤里绚丽绽放。
(编辑:朱莹莹)